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查看详情

忠・义・侠 ― 介绍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

来源: 红枫林新闻网  日期:2017-07-03 23:59:34  点击: 30604
分享:
历史悠久,功绩卓著
  在伦敦埠,恐怕不会有太多人知道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更谈不上了解了。然而,洪门开创至今已近400年,而在加拿大的洪门也有140多年的历史,其创立甚至早于加拿大建国(1867年)。纵观当今世界,恐怕没有多少个政党或社团有如此悠久的历史。


中国致公党创始人  司徒美堂

  若问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在2001年,全加洪门第32届代表大会召开暨伦敦洪门民治党成立81周年,伦敦洪门达权社成立20周年纪念之际,当时的加拿大总督Adricnnc Clarkson,加拿大总理Jean Chritien,安省省长Mike Harris,伦敦市市长Anne Decicco,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特命全权大使梅平,驻多伦多总领事孙淑贤都郑重发来贺信,表示衷心的祝贺。这里引述梅平大使贺信的话:“加拿大洪门民治党具有光荣和优良的传统,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特别是在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活动以及中国人民的抗日与解放战争中,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贵会一贯关心和支持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推动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长期以来,作为加拿大全国性的华人社团,贵会致力促进侨社团结,维护华人正当权益,为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中加人民友好合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深受各界赞扬。希望全体洪门乡亲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在新世纪为促进中加两国的繁荣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可以说,在加拿大,恐怕也不会有多少华人社团组织能得到中加两国政府及政要如此高度的关注和评价。

  洪门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华人奋斗史,也是一部弘扬忠,义,侠精神的壮烈诗篇。


异国谋生,艰难起步
  十九世纪末,随着掏金热潮由美国加州北移到加拿大卑诗省北部的百架委路镇,中国移民也跟着聚居于此。因言语不通,环境恶劣,大家生活很艰苦。在那个时候,洪门弟子发挥侠义精神,于1863年在百架委路镇兴建堂所“洪顺堂”,负起为民喉舌,照顾侨民的重担。1868年又改建成规模较大的堂所,并订立了章程,改称致公堂,先后建立堂所10处。洪门致公堂是加拿大的第一个洪门组织,也是第一个华裔社团,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巴克维尔成立。其宗旨是:“我等建立致公堂,皆欲和睦梓里,遵大道以生财;妥诸同人,效居奇而乐利。”在此后的十多年里,致公堂致力维护同乡的友好关系,并通过适当的商业交流积累资金,使所有人获得利益。致公堂也控制了大多数华人矿工的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仅是在巴克维尔,还有加里布区域的其它地方。多年来,洪门子弟历经风霜,在加拿大扶危救难,备受尊崇。他们不仅在全加各城市遍设机构,兴建物业,积极参与侨社公益,开办《大汉公报》《洪钟报》,建立域多利菁莪义校,云埠大公义校,还建起温哥华洪门耆英大厦,哥伦比亚大厦,持续安老尊贤慈善工作,不遗余力。
孙中山与旧金山致公堂交情深厚,监督黄三德(中排右二)曾经全力奔走,聘请律师把孙中山救离旧金山移民拘留监狱。

辛亥革命,全力以赴
  在洪门民治党的历史进程中,很值得一提的是对当年辛亥革命的支持。

  洪门建立伊始的宗旨曾是“反清复明”,并立有“忠,义,侠”三大信条:忠诚救国,义气团结,侠义除奸。这与孙中山先生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的主张不谋而合。孙中山也看到洪门是一支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于是,孙中山于1903年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即今洪门民治党),并成为“洪棍大哥”(即元帅)。自始,全球洪门民治党随即鼎力援助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

  洪门民治党对辛亥革命的支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是捐款。当孙中山在1911年2月第三次来加拿大时,洪门致公堂即提出“抵押堂产,支持起义”,经讨论通过后,将洪门楼业作抵押得3万元港币,直接汇给黄兴。而在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渥太华的洪门组织也闻风而动,仅那一次在加拿大就募款7万港币,这项捐款成为黄花岗一役的最大财源。令人感动的是,洪门捐款者上至中产富人,下至贩夫苦力,无不踊跃,全出自一片爱国心。

  第二个方面是人力的支持。可以说,从创立兴中会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南方共举行过10次武装起义,每次起义都有洪门致公堂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其中不乏加拿大华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竟有六十八人是洪门的人。

  第三方面是为革命大造舆论。无论是洪门致公堂创办的《大汉日报》,还是个人出资自印的《革命军》小册子,都一浪接一浪地在海外华人中广为散发,大力宣传革命思想,这使得在与保皇党的斗争中,有力地壮大了革命党在海外的声势。

  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孙中山才作出了“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这样高度的评价。应该说,没有华人华侨的支持,就没有辛亥革命。


1950年3月毛主席和爱国华侨领袖司徒美堂在一起

  据史实记载,辛亥革命后,洪门致公堂曾与孙中山产生过严重分歧,起因是致公堂欲将“堂”改为“党”,以便于当时政坛获一席之地,更好维护海外华人的利益。但孙中山反应冷淡,时任广东都督的胡汉民也拖延不办。至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再度赴海外寻求洪门支持,但隙嫌在前,结果应者寥寥。1919年,孙中山曾要求将海外洪门悉数改组为国民党,亦遭洪门致公堂拒绝。

  这段时期,是洪门与国民党及当时的民国政府的反目期。

  1925年,当时美洲,香港,澳门,上海等地洪门堂的代表在香港召开大会,正式将“堂”改名为“党”。这次大会,也是中国洪门致公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支援抗日,义无反顾
  “九一八”事件后,洪门中人已觉察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决心尽释前嫌,全力支持政府抗日,于同年10月10日,由洪门致公党中央本部电告个埠,准备救国事宜,号召“海内外各处党员,一致参加抗日工作,出钱出力,以尽职责。”在著名的凇沪决战中,洪门致公党作出三项决议:

  (1)以洪门的名义号召全体党员及各界人士支援第十九路军的抗日;
  (2)迅速成立洪门筹饷机构,发动募捐;
  (3)组建华青航空救国队。

  1932年3月,美国、加拿大等洪门组织成立“美洲华侨抗日救国后援会”,同年11月,该会全体职员大会向中国东北抗日义勇军捐款10万大洋。1933年2月,该会派遣美国华侨义勇军团至南京,参加抗战。

  另外,洪门致公党通过世界各国的组织,广为发动海外侨胞捐款。南洋一带每年汇回的抗日专款达7亿多元。美洲华侨每年汇回的款额也达2亿—3亿元。仅以司徒美堂为首的领导层亦捐了5400万美元。


1925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旧金山召开

扎根加国,心系祖国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在上海召开世界洪门大会,正式改名为“中国洪门民治党”。在加拿大,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总部设立在温哥华埠,并经多方努力,于1971年7月经在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立案,成为华人正式合法团体。其属下之支、分部共20个,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而属下的达权社(Dart  Coon Club)是洪门民治党的辅翼组织,也是核心机构,总社设在域多利埠,19个支社亦分布于各大城市,下属设有洪门体育会(Masonic Athlet Club),音乐社,妇女会等活动机构。而创立于1907年的《大汉公报》 (Chinese Times)也是加拿大华文日报的先驱者。


中国洪门民治党驻加温哥华总部

  以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为首的广大海外洪门侨胞,本着“忠,义,侠”的宗旨,一贯忠于民族,忠于祖国,一贯主张并致力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洪门为此而前赴后继,矢志不渝;他们严格遵守居住国的法律,定期举行各项恳亲,公祭等活动,加强党内及侨社之间的团结,积极争取和维护华人的合法权益,并努力促进中加两国友好合作和经贸发展;他们大力出钱出力,多方扶贫济困,热心慈善公益,热心帮助新移民安居乐业,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娱活动,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安省伦敦埠设洪门民治堂分部可追溯到1901年,已超一个世纪。当时由王豹,雷石科等人以致公堂名义设公所于市中心(Clarence  Street),也是当时伦敦的“唐人街”。到上世纪40年代,因会员大增便将坐落207 King Street的楼业购买作新堂址。后几经盛衰,曾迁至94 Wellington  Street。直到90年代,经何惠生,雷立强等中坚骨干的不懈努力,并伦敦达权支社及体育会的建立,吸收一批新会员,大力发展党务,扩大了社会影响。再加上全加洪门民治党第32届代表大会将在伦敦召开,经各界鼎力支持,伦敦分部的洪门大厦选址于209 Wellington Street。时至今日,分部的地址正式定在186 Wharncliffe Rd.South。

  洪门精神,是光辉的中国海外华人奋斗史上最璀璨的瑰宝。

  洪门传统,将在新世纪得到充分继承和发扬光大。        


图为安省伦敦洪门民治党领导人与红枫林记者明轩
左起:何钊源社长、红枫林记者明轩、雷立强先生、刘伟能主委及夫人

文/红枫林记者 明轩  写于2011年底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