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海外网评:“基于规则的秩序”不过是美式霸权的幻梦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21-06-30 17:26:06  点击: 6934
分享:

资料图: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图片来源:法新社)

在美国总统拜登访欧行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6月22日至29日再度到访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并出席在意大利南部古城马泰拉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每到一处,布林肯都不忘大谈中国议题,辩称美国拉拢盟友对抗中国不是为了“遏制中国”,而是要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29日对此进行回应时一阵见血指出,美国声称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实质是让美国主宰世界的“霸权秩序”。对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在内,并不认同。真正响应和追随的只是极少数国家。

会使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一短语,似乎已成为美国外交决策机构高级官员的任职要求。在拜登访欧之行收获的一系列文件中,“基于规则”是一个不断出现的高频词汇:在拜登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联合声明中出现了两次,在美国与七国集团(G7)和欧盟政府发布的公报中各自出现了四次,在北约发布的宣言中出现了六次。《纽约时报》称,“基于规则的秩序”是拜登政府最喜欢的术语之一,它已相当于冷战时期的“自由世界”,“成了解释了美国为保卫什么而战的口号”。

实际上,“基于规则的秩序”并不是拜登政府的发明,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保罗·波斯特曾表示,在小布什政府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这一外交辞令便开始流行起来。《纽约时报》称,对奉行“价值观”外交的美国民主党而言,“基于规则的秩序”是“将美国与其日益强硬的挑战者区分开来的一种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美国政府不断强调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无非就是为了找顶“规则破坏者”的“帽子”方便给中国戴上。

说到底,美国所谓的“基于规则”不过以“意识形态”区分盟友和对手,将盟友重新团结在所谓“共同价值观”“民主政治”等大旗之下,构建各种小圈子、对付“圈外人”,搞大国竞争的幌子。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6月28日在《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期刊撰文称,西方国家所谓的“规则”并无实际内容。但只要有人与西方国家的意愿相左,就会立刻遭到毫无事实依据的指责,并且西方国家还宣布“有权惩罚”所谓违规者。对美国而言,“基于规则的秩序”意味着任何潜在对手都不应该被允许编写“规则”。

尤为讽刺的是,口口声声高喊着“规则”的美国,自身就是一个频频破坏和违反规则的惯犯。美国国务院6月29日就G20外长会议发表的声明中称,“推进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多边愿景必须以国际法和对民主与人权的支持为基础”,然而,国际法对美国来说,一直都是“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橡皮图章”。美国至今拒绝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持续指责中国在南海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违反这一公约;美国不但拒绝加入国际刑事法院,还通过国内立法,授权美国总统使用武力来解救被国际刑事法院起诉的美国人;美国还多次违反《联合国宪章》和纽伦堡法庭承认的国际法,发起或进行非自卫的侵略战争,以应对所谓的“实际或迫在眉睫的攻击”;更不用说美国在对待《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伊核协议等国际协议上反复无常的态度。

过去多年里,美国拒绝加入几十份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国际条约。美国《国会山报》网站嘲讽称,“在签署和批准能够减少武器、战争和军火走私、或是增进残疾人及儿童权益的主要国际条约方面,美国两党的纪录都可谓‘臭名昭著’。”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更是表示,“如果‘基于规则的秩序’需要免受哪个国家危害,那就是美国,因为它已经相当经常地破坏了它的规则。”在《纽约时报》看来,国际法并不纯粹是美国人的创造,它提供了一些独立的标准用以评估美国的行为,“这正是它(被美国认为)有害的原因”。

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美国若仍沉溺于“唯我独尊”的幻梦中,妄图依赖自己当前在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去保护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最终只会沦为国际舞台上的孤家寡人。(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